艺术家 张小纲
张小纲 《荷-华》 水彩、丙烯 70x100cm 2010年
导言:张小纲,1955年出生于长沙;现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专业教师。张小纲的画,在最初阶段致力于风景的创作,近五年,张小纲把注意力集中在荷花上,用水彩画来默示中国意境中的荷,是艺术家“艺术嫁接”所结出的第一批硕果。上个月,“荷问:张小纲个展”在长沙力美术馆展出,展出张小纲近期创作的百余幅以荷花为主题的水彩画作品,不仅是其近20年来对水彩艺术全力探索的总结,同时也是其在水彩画规模所取得硕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。雅昌艺术网通过对张小纲的专访,解读其如何把中国传统意像与西洋色彩进行融合?
融合中国意象和西洋色彩的音符
雅昌艺术网:张老师,可以先跟我们谈谈您新近的创造吗?
张小纲:新近的创作了一批作品,从观念到材料、尺幅都越来越突破,这既是现阶段我的追求。正好我的家乡即将成立一个新的美术馆,正在准备首展,我亦在为这个展览准备了一批作品,几个方面的原因契合在一块,促使我开始有更多的追求。我不能说自己突破了什么,但是我希望人家看到我的作品以后,觉得拓展了对水彩画原本的概念,我尝试在布上面融入丙烯和水彩进行创作,当然这都是技术手段,最重要的还是观念上开始有一些突破。水彩作为水性媒材,可发挥的空间很大,关键是理念上要有突破,如果个人始终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很传统的水彩画创造中,永远无法超越前人。
雅昌艺术网:除了与丙烯的融合,您是否也开始考虑水彩与中国水墨进行结合呢?
张小纲:我这次也在开始尝试,如何和中国水墨融合在一起,我并不是标榜自己要做水彩画的民族化,只是想如何让创作进入一个很自由的状态。我并没不刻意要创新,亦并不想着我的作品一定要在全国获大奖,或者是我的作品一定要在市场上产生轰动效应,反过头来通过这些年的创作,回过头来看,大家仿佛看到了我的创作状态是很轻松、很自由、很洒脱的,因为没有包袱。
早前,关于我创作的一个研讨会上,有学者提出,“社会在转型,我的作品也开始在转型”,这个意义太重要了。艺术的本质是什么?就是创新。如果一位艺术家的创作处于很成熟的模式,并过早地把这一模式固定下来,他对推动社会的进步的意义有多大?上世纪九十年,我的作品在全国美展获奖和被中国美术馆收藏,作为一个时代的标记,我完全可以按照这一模式继续走下去,但是有什么意义呢?不能重复自己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